央行公开操作稳定市场预期 时间:2016-02-01

     
     经过连续下跌后,沪指单月跌幅已达23%,悲观情绪得到极大释放,估值具备一定吸引力。整体来看,剔除金融石油石化的PE在市场下跌后回落到相对合理的水平;沪深300指数已经接近历史最低水平。但新兴产业相关行业估值水平处在历史均值加一个标准差以上的泡沫区间。
     
     外围方面,全球风险偏好开始有所恢复。之前市场一直担忧全球宽松的货币环境出现拐点,但近来欧日央行再度释放宽松预期,美国加息预期也大幅延后。人民币汇率暂时企稳,货币政策环境继续改善,有助于稳定国内动荡的金融市场,也减轻了宽松压力。本周中国、欧洲及美国的PMI数据、美就业数据将先后发布。从中观数据来看,1月中国PMI依然处在弱势,制造业PMI为49.4%,比上月小幅回落0.3个百分点,降幅与去年同期相同。近期美国经济数据疲软,市场对美联储年内加息次数的预期已大幅下降,因此本周的1月非农能否向好成为关键, 12月非农就业人数曾大增29.2万人,市场对1月的数据也较为乐观。整体来说,春节前后市场所处的环境相较一月有比较显著的改善,市场存在一定的改善预期,建议利用春节前后的窗口期进行仓位和结构的调整。
 
     上周资金面保持宽松状态。银行间隔夜回购较25日上行个0.06BP至2.02%,7天回购下行13.54BP至2.42%。上周26日,28日,29日央行共进行3次公开市场操作,公开市场净投放达到6900亿元,央行已经连续四周实现净投放。二级收益率方面,短端受资金面影响收益率有所上行,1年期国开债上行4.93BP至2.53%,长端受经济数据回升有所上行,10年期国开上行约6.75BP至3.10%。

     短期来看,央行增加春节前后公开市场操作,一方面令资金面紧张情况有所缓和,另一方面有替代降准的含义,这对稳定市场预期和利率,会起到积极作用。四季度GDP有所增长,政策宽松趋势未改,债市中长期乐观的根基依然未变,短期或将延续震荡调整格局。长期来看,由于国内内需不足,增长乏力,结构性调整等压力,外部有外需不足,美联储加息等压力,为缓解经济下行压力,货币政策维持宽松。2016年债市维持较为乐观预期,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市场或将震荡上行。
 
     全球市场方面,受上周四美联储议息会议偏鸽派政策声明和周五日本央行推出负利率政策的积极影响,全球主要权益市场提振明显,避险情绪短期已呈现出减弱的态势。由于日本出人意料地推出负利率政策,叠加前期欧央行行长德拉吉鸽派讲话,使得欧元、日元继续承压,而美元则在欧日持续宽松的环境下继续获得一定的支撑。从投资品种来看,上周欧美等股市在前期过度抛售后均出现向基本面回归的迹象,而油价在上周延续反弹势头,收得连续两周上涨;金价则延续开年的强劲涨势,继续攀升。本周美国1月非农数据将发布,届时可能会对美联储三月加息与否形成重要参考,并对市场预期产生重要影响。综合而言,我们认为外围市场的大幅波动和下挫行情逐渐趋于缓解,短期内会迎来一段相对平稳的窗口期。

风险提示:周刊相关观点不代表任何投资建议或承诺,我国基金运作时间较短,不能反映股市发展的所有阶段。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本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基金的过往业绩及其净值高低并不预示其未来业绩表现。基金管理人提醒投资人基金投资的“买者自负”原则,在做出投资决策后,基金运营状况与基金净值变化引致的投资风险,由投资人自行负担。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上一篇     下一篇     |     关闭本页      打印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