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披露 每日晨讯 国泰视点 资智通鉴 线上沙龙

每日晨讯:三月央票意外缩量 调整准备金率预期升温 时间:2011-05-05


 

国泰基金每日晨讯 2011年05月05日

 早盘焦点


【宏观政策】


三月央票意外缩量 调整准备金率预期升温
来源:中国证券网-上海证券报

  今天,央行在公开市场仅发行60亿元三月央行票据,发行规模比上周减少了近一半。与周二公开市场一年央票扩大发行规模相比,三月央行票据减量发行颇令市场有些意外。同时,昨天银行间回购市场成交状况显示,目前资金面仍处在宽松状态,供给踊跃,隔夜资金价格小幅度下行。并且,在二级市场上,三月央票的需求仍然旺盛,收益率处在2.9%附近,略低于一级市场发行水平。业内人士猜测,公开市场回笼速度突然放慢,或与准备金率将在短期内调整有关。按照三月央票发行规模推测,本周公开市场有可能为净投放流动性,以免造成短期流动性压力过大。


资源税改革后税率最高为10% 全国推广或推迟
来源:中国证券网-上海证券报

  去年6月开始在新疆启动试点的资源税改革到现在为止已近一年。随着试点效果逐步显现,下一步的改革方向正受到各界高度关注。本报记者近日在一份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资源税暂行条例》(下称《条例》)中发现,未来油气资源税的改革力度将加大,煤炭资源税征收的力度则较业内预料的要小。去年实施资源税改革试点的时机比较成熟,原因是当时通胀还不明显。但如今中央决心抑制通胀,不太会继续向资源加税,否则肯定会造成成本向下游转嫁,继而使通胀更难控制


四大行上月新增贷款2600亿元
来源:证券时报网

  据媒体报道,工、农、中、建四大国有商业银行4月份新增贷款约2600亿元,较3月份多投放近200亿元,投放节奏基本保持平稳。具体来看,工行4月份新增人民币贷款约800亿元,数量居四大行之首;建行新增人民币贷款约710亿元,位居第二;农行新增550亿元左右,较3月份下降较多;中行新增530亿元左右,数量较3月份有所增加。商业银行的放贷节奏被严格控制,国有银行的信贷投放基本保持平稳在意料之中。该消息对市场影响偏中性。


【国内市场】

国际板法律框架拟以证券法为基础
来源:中国证券报

  权威人士日前向中国证券报记者透露,国际板法律框架已初步确定,适用法律为《证券法》。在股东权利保护方面,不要求“逐字逐句”符合我国监管要求,但股东权利保护水平不能低于境内水平。


1200亿!前四月IPO融资总额同比降19%
来源:上海证券报

  今年以来,A股市场IPO仍然保持了较高的发行节奏。据上证资讯统计显示,今年前四月,IPO融资总规模为1199.53亿元,同比下降19%。但与此同时,券商1-4月的承销保荐收入总额为57.78亿元,同比却有12.5%的增长。值得一提的是,排名前三的券商占据了近三成的市场份额,这一比例相比去年有显著上升。


上周A股新增开户数环比降5%
来源:证券日报

  中登公司最新披露的数据显示,上周新增开户数环比小幅减少,终结连续两周的升势。持仓帐户数亦随之下降。数据显示,2011年4月25日-4月29日当周,新增A股开户数为24.85万户,较前一周下降5%;新增B股开户数为660户,较前一周大降17.29%。A股新增开户数预示着市场景气程度,上周A股新增开户数环比降5%,该数据影响偏负面。


【国际市场】

亚洲上演加息接力 经济硬着陆焦虑升温 来源:中国证券网-上海证券报

  亚洲迎来了又一波加息潮。继印度之后,又一个本地区经济体加入了紧缩行列。周三,越南宣布再次上调再回购利率一个百分点,以进一步收紧银根。市场人士预计,迫于通胀压力,马来西亚、菲律宾等亚洲经济体本周四也可能会宣布加息。分析师认为,在很多亚洲经济体,随着通胀形势日益严峻,央行可能不得不更加强力地实施货币紧缩政策。


港交所拟下半年推出“人证港币交易通”
来源:中国证券报

  备受关注的人民币备用资金池机制“人证港币交易通”(TSF)将于今年下半年推出。港交所4日公布了“人证港币交易通”的推出时间表和运作流程。TSF在最初阶段只会使用离岸人民币,不需寻求内地有关当局审批或香港金管局在政策上的豁免。


 今日国泰


  连续3年业绩超基准 国泰系绩优基金浮出水面 
搜狐理财 2011-5-5


  新基金不断发行,对于投资者而言可以有更多的选择余地,但越来越多的投资者面临同样的选择困惑——在近千只开放式基金中,难以找到业绩长期表现良好的基金,往往买进的那些在年度排名中名列前茅的,在新的年度开始后,往往业绩并不能保持领先。


  上海证券基金评价研究中心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在过去三年中,连续三年均超越自身业绩比较基准的股票型基金只有30只,占比为12.2%;类似地,在统计的126只混合型基金中,连续三年均超越基准的基金有16只,占比为12.7%。记者了解到在这46只基金中共同特征是基金管理公司的规模较大、投研实力较强,在市场获得了不错的口碑,归属于华夏、国泰、银华的基金较多。


  有理财专家表示,相对收益持续性好, 能够较长期持续地超越自身业绩比较基准的基金,应该成为投资者的核心资产配置。


  在上海证券公布的连续3年均超越业绩比较基准的基金中,除耳熟能详的华夏大盘等基金外,亦有不少能够实现长期稳健收益的隐形“绩优”基金。以国泰基金为例,公司旗下国泰金鹰增长基金不仅是国内第一只标准股票型基金开放式,亦获得了包括银河、晨星、天相、海通等权威评级机构一致的最高五星级基金评级,而国泰金龙行业基金作为国内最早的伞形基金之一,同样连续三年均超越业绩基准。


  国泰基金相关人士向记者表示,随着国泰系基金长期良好的业绩表现随着时间的积淀而浮出水面,以国泰金鹰增长为代表的国泰系基金今年以来份额持续净增长,这也从侧面反映出投资者在选择绩优基金时越发成熟和理性。


  有理财专家认为,短期业绩表现突出的基金,大多会受一种市场风格的驱动,在特定的市场风格中业绩表现较好,而不一定能适应所有或大部分市场风格。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方面与基金经理和投研团队的投资管理能力有关,另一方面也是基金自身的投资风格所致。历史数据表明,也有极少数基金能够适应多种不同的投资风格,且基金管理人自身投资管理能力较强,能够实现长期稳健的业绩。因此,投资者在购买基金时,应将基金的长期业绩作为重点考察对象,并综合基金投资风格、投资目标、风险收益能力等因素全面考察。”理财专家说。
  

 

            以上信息来自:BLoomberg       

 

上一篇     下一篇     |     关闭本页      打印本页